【编者按】
《在不完美的人生里活得更精彩》
——镇江市委党校张美娟推荐好书(摘要)
哲学家尼采说:“完美是枷锁,不完美才是自由。”麦左的《在不完美的人生里活得更精彩》,用普通人的真实故事证
明:生命的诗意,恰恰绽放在那些未被修饰的伤痕里。
在“卷”与“躺”撕裂社会的当下,这本书撕开了时代病的病灶:我们正集体陷入“完美主义强迫症”。麦左在书中揭示:这种病态源于社会对“成功”的狭隘定义——将人生简化为薪资数字、名校标签与社交媒体的点赞数。而这本书要做的,
是将“缺陷”重新定义为生命的源代码。
这是一本“反励志”之书:不教成功,只教活着
作为曾经的北大高材生,麦左在抑郁症休学期间经历了人生最陡峭的跌落。当她站在精神病院的窗前,看着楼下修剪整齐的灌木丛时,突然意识到:“完美”不过是另一种形式的规训。康复后,她用五年时间采访了破产的创业者、失业的单亲妈妈、被霸凌的职场新人等52个“失败者样本”,呈现了普
通人如何在废墟里重建生活的52种路径:
比如保安出身的作家,在值班间隙写下50万字小说,用文字重构被保安服包裹的尊严。他在书页边缘潦草的笔记中写道:“每个夜班都是我的文学课堂,保安亭的灯光照亮了另一种人生可能性。”
比如离婚护士的烘焙救赎,在烤箱升腾的热气中,重组破碎家庭的拼图。她制作的“离婚曲奇”被顾客评价为“带着焦糖苦涩与黄油温柔的救赎”。
再比如社恐程序员的“缺陷创业”,将沟通障碍转化为深度技术钻研,开发出帮助残障人士的AI工具。他在接受采访时说:“我的社交恐惧,反而让我听到了更多沉默者的声音。”
这些故事就像一面棱镜,折射出我们工作生活中“不完美”的万千可能性。麦左尖锐指出:社会定义的“缺陷”,往往是被错误命名的天赋。
写给每个“普通人”的生存启示录
在“内卷”“躺平”撕裂社会的当下,这本书给我们提
供了另一种答案:
对职场人:允许停滞,才能看见隐藏的路径。
35岁国企员工王强,在薪资停滞的第七年,将通勤时间转化为摄影练习,最终凭借一组地铁人文照片获得自由职业机会。麦左指出:“停滞不是倒退,而是蓄能——就像种子在黑暗中的缓慢生长。”
对父母:停止“鸡娃”,才能重建亲子联结。
单亲妈妈李静的案例令人动容:在放弃“虎妈”人设后,她与孩子共同创作绘本,用“失败故事”替代说教,反而让孩子展现出惊人的创造力。书中提出的“缺陷教育法”颠覆传统:带孩子参观废墟工厂,讲述“失败企业背后的教训”;共同制作“家庭失败纪念册”,记录每个人跌跤后的成长。
对年轻人:不必追逐“完美简历”,允许自己走“蜿蜒路径”。
23岁失业女孩小林的转型充满诗意:她将失业期转化为烘焙自学,最终在社区开设“缺陷面包店”,而且每款面包都故意保留瑕疵,如焦糖斑点、不规则形状。麦左用她的故事证明:“蜿蜒路径”往往比直线更快抵达内心的目的地。
麦左在书中写道:“人生不是攀岩,而是漂流——学会与激流共舞,比到达终点更重要。”书封的闪电劈开乌云设计,恰是隐喻:所有的不完美,都是光进来的地方。
为何这本书值得放在枕边?
反鸡汤的真实感:书中不鼓吹逆袭神话,而是承认“所有光鲜背后都有狼狈”。在AI取代人力、经济不确定性加剧的时代,完美主义正在吞噬着我们年轻人的精神健康。斯坦福大学研究显示,过度追求完美导致的心理疾病发病率在过去十年上升了40%。而《在不完美的人生里活得更精彩》提供的,是一剂温和却有力的解药。
这本书献给所有在时代浪潮中挣扎的普通人:那些深夜痛哭过、简历被拒过、在镜子前厌恶过自己缺陷的人。它告诉你:不完美的人生,恰恰是最值得活出的模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