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科研工作 > 理论园地

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理论与实践

来源:中共镇江市委党校 访问量: 发布日期:2024-12-06 15:21

吴长燕

全过程人民民主建立在中国民主实践基础上、体现中国民主运行特点、具有高度代表性的创新话语表达,体现了中国式民主的人民民主本质、社会主义民主本质,同时也恰当描述了集民主价值、制度、道路于一体的中国民主运作形态,充分彰显了我国的国家性质和人民主体性地位,是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民主。

一、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理论渊源

全过程人民民主是中国民主建设与发展的经验总结和理论升华,标志着党和国家对人民民主和民主过程的理论探索进一步深入。中国式民主本质上是人民民主,民主权利的主体本质上是全体中国人民,中国式民主的核心特征与优势是“全过程”,全过程人民民主将中国式民主的这些核心要素在理论上立体地呈现出来。在全过程人民民主中,人民能够持续参与民主决策,人民享有的民主权利不仅体现在宪法上,还落实在国家、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不只停留在选举、投票上面,还深入国家事务和社会事务的全过程。“全过程”将中国过去建设人民民主的经验与未来人民民主的发展方向贯穿起来,是中国式人民民主的理论创新。全过程人民民主将马克思主义国家理论和我国国情相结合,批判和继承中国传统民本思想、批判和超越西方民主制度,具有深厚的理论渊源。

(一)对马克思主义国家理论的继承与发展

马克思主义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历史命运,中国由黑暗穿越到光明。马克思主义理论作为一种科学的理论,对我国发展具有重要理论价值,它为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发展提供了理论基础,即以马克思主义国家理论为指导,在总结世界社会主义国家治理经验和教训的基础上,把马克思主义国家理论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实际结合起来。在马克思主义者看来,只有人民掌握了国家权力,才能使民主变为现实,这样的民主才能成为真正的民主。在《共产党宣言》第二章中,马克思、恩格斯对无产阶级政党的性质与任务等进行了重点阐述,指出无产阶级要完成自己的历史使命,实现全人类的解放和共产主义,首先要坚持无产阶级政党的正确领导,其次在推翻资产阶级后必须执掌政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中国共产党作为世界上最大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将无产阶级专政理论与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过程相结合,取得一系列宝贵经验。可以说,人民民主专政理论是适合中国国情,具有中国特色的适合无产阶级专政的最好形式。

全过程人民民主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崭新命题,以民主为内容、以人民为主体,以全过程为参与程度,能有效避免国家政治与人民背道而驰,保障国家权力真正掌握在人民手中。通过一系列的制度化环节保障民主,人民可以通过参与立法、行政和司法过程,对国家各个方面的事务表达意见、反映情况和提出建议,各级党委、政府和干部要广泛听取群众心声,将人民群众提出的不同意见经过多次反复筛选集中为统一的集体意志贯彻到党治国理政的方方面面,这些都是马克思主义国家理论运用到中国的具体体现。

(二)对中国传统“民本”思想的吸收与借鉴

传统民本思想作为中国古代的一种政治思想,是随着国家的起源、发展和政治制度的演变而出现和发展的,经历了从商周伊始到晚清成熟的一系列演变。商周时期人们的关注点由天转变为民。周公提出“敬畏天地保护民众”,这是传统民本思想的起源。在春秋战国时期,人的自觉意识不断形成,儒家的民本思想被统治者上升为国家意志。明清时期,中国的传统民本思想得到进一步的发展。传统民本思想的诸多价值理念在新的时代背景下闪耀着真理的光辉,中国共产党关于“以人民为中心”“一切为了人民、为了人民一切”等观点既与中国传统民本思想一脉相承,又增添了新的时代内容,是对传统民本思想新的理论表达。也正因为中国共产党怀有“为民”信念、坚持“务实”作风、秉持“廉洁”品格,才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生动实践中创造了“全过程人民民主”这一新型政治文明形态。

(三)对西方民主制度的批判与超越

作为专制主义对立面的民主制度在肯定人的价值和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然而民主并没有统一的标准与模式,在不同的国家、亦或是同一国家的不同发展阶段也会呈现出不同的民主状态。全过程人民民主作为中国式民主,在发展过程中既吸收借鉴了人类政治文明的优秀成果,同时也批判和超越了西方民主制度。

任何形式的民主制度都是社会意识的组成部分,是一定经济基础的反映,现代西方民主本质上都是服务于资产阶级统治,都集中体现了资产阶级的政治关系。西方国家把自己的民主制度看作是一种完美的民主制度,将其作为一种“普世价值”强加给其他国家,导致一些国家采用西方民主制度,其结果无疑是从希望到失望亦或是绝望,比如伊拉克、乌克兰等国家。西方自由民主制度抽离了实质的人民当家作主,沦为简单的程序民主、选票民主,本质上是“资本逻辑”民主。在西方国家,人民的民主权利在时间上和程序上是不连续的,民主的环节只重视投票,而忽略了人民广泛参与治理的权利,这样的民主形同虚设,人民的利益在这种情境下很难被表达出来,实现起来更是难上加难。中国民主的发展虽然经历了曲折,但在新时代,全过程人民民主作为区别于西式民主的新的民主形态,把人民当家作主体现在党治国理政的政策措施上,体现在党和国家机关各个方面工作上,体现在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工作上,实现了民主与善治的有机结合,冲破和超越了西式民主的局限性。

二、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时代价值

全过程人民民主既能推动现代化国家治理体系建设,又能促进中国特色民主政治的发展,还能为破解当前世界民主面临的困境提供经验智慧,对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都具有深刻的里程碑意义。全过程人民民主符合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对民主的要求和期望。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有利于实现和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有利于促进中国民主政治的进一步发展,有利于稳定世界政治格局、促进世界民主持续健康发展。

(一)全过程人民民主是建设现代化国家治理体系的实践要求

马克思认为,民主就其实质而言,是国家政权的组织形式。简言之,民主就是国家权力的归属方式。在现代社会,国家政权已逐渐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分离,而民主就是要将国家政权中与人民分离的权力通过民主参与再归还给人民。也就是说,现代化的国家治理离不开人民群众的民主参与。在国家和社会生活中,在国家治理和社会治理中,所有的过程和环节都要围绕实现人民群众的利益而展开。因此,全过程人民民主是建设现代化国家治理体系、提高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的实践要求。全过程人民民主体现在党和国家的一切活动中,体现在国家治理的各个环节中。全过程人民民主既不是华丽的粉饰品,也不是空洞的形式。它在现实意义上,是要切实保障并实现人民群众在社会生活中的各种权利,使人民、社会、国家的命运都掌握在人民手中,通过优质、高效的民主实践推进国家治理能力的提升。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上号召全体人民共同为建设中国式现代化而奋斗,要建设中国式现代化,必须实现民主的现代化,而全过程人民民主是民主现代化的实践展开。展望未来,在党和国家的领导下,全过程人民民主必然能够为国家治理能力提升提供内生动力,推动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

(二)全过程人民民主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行动指南

一个国家选择什么样的民主政治,是由这个国家的国体、国情、历史传统等诸多因素共同决定的。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人口众多、地域辽阔的社会主义国家,单一、松散的民主模式是不适合中国的。因此,中国要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并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地发展、进步。在此过程中,我们必须坚持走独立自主且具有中国特色的民主之路。既然全过程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属性,那么全过程人民民主就应该构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不可或缺的底色。同时,“全过程”也赋予中国民主政治独特的风格。全过程人民民主对中国民主政治具有深远意义,它既是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民主政治建设、走好“赶考”之路的经验总结,又指明了中国民主政治未来的发展方向。它要求将人民的主体地位落实到政治生活的全过程,更好地实现和保障人民当家作主的主体地位和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因此,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提出标志着党和国家站在新的历史方位。对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认识达到了新的历史高度,并擘画了新的历史性行动方案。

(三)全过程人民民主是破解世界民主困境的中国智慧

当前,国际局势变化深刻而复杂,世界政治格局加速演变。在这种情况下,世界人民更加期待科学、可持续、具有建设性的民主模式。中国的稳定和民主的持续发展为世界政治格局的稳定以及民主的持续发展提供了一剂“强心针”。全过程人民民主是中国对世界人民期待的回应。中国用全过程人民民主告诉世人,民主不是单一的、一成不变的,民主归根结底要与国情相结合、与时代同频,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都可以走自己独特的民主道路。中国发出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动议,为其他国家破解当前的民主难题提供了中国经验和中国智慧。全过程人民民主遵循马克思主义民主理论的指导,以解放全人类为终极目标,是中国在实践中探索出来的科学的民主模式。全过程人民民主集中表达了世界人民对民主的共同期望,有利于重建和谐有序的世界秩序。全过程人民民主所描绘的民主愿景,不但蕴含着世界人民大团结的意义,而且能够让中国建设民主道路的经验走向世界,让中国善治的成果惠及全人类,为世界民主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三、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实践路径

实践是理论的试金石。马克思在组织和领导工人运动的实践过程中,逐步探索出建设无产阶级民主的科学理论。作为马克思民主理论在新时代的传承,全过程人民民主对中国的民主建设不仅具有目标引领作用,还包含实践维度的意义。全过程人民民主中的“全过程”一词,不只是一个状物词,还具有动态特征,是实现意义视域下的人民民主,体现的是中国民主建设的实践方案。在领导人民进行革命、建设、改革和新时代的过程中,中国共产党总结实践经验、把握时代脉搏、顺应人民要求,创建了一套简易、规范、高效的民主运行机制,将人民民主通过这套民主机制贯穿到实践中,使人民能够广泛、生动地参与国家生活和社会管理。通过中国的民主机制,全过程人民民主全方位、全链条、全覆盖地落实到选举、协商、管理、决策、监督等具体环节中,促进人民民主在实践中得以发展。因此,全过程人民民主为中国式民主的未来发展勾画了实践蓝图与美好愿景。

(一)人民需求是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实践起点

全过程人民民主与民主密切相关,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取向。民主的目的是解决人民的需要,通过民主形式反哺并服务与解决人民群众最为关心的现实问题。新时代,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民思想境界和生活质量显著提高,推动人民需求涵盖范围拓展。人民除物质需求和精神需求外,还包括民主政治等多维度需求,既具有多元性,又在发展中不断趋于美好状态。全过程人民民主以回应人民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将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理念运用于实际操作中,从源头上夯实民主制度的基础,并对其予以有效贯彻落实。

在回应式民主运行中创新民主运作方式,科学把握人民需求。一是搭建与群众沟通的桥梁。无论是地方还是部门,制定相关政策与实施相关措施之前,都应当遵循民主原则,广泛召开群众意见听取会和意见征求征询等,使群众可以反映多元化需求,平等表达个人意愿。二是建立集需求于一体的民主决策程序与机制。中国国家治理复杂性之一在于各族人民由于不同民族特色和民族文化,有着不同的利益需求,应将各族人民的需求与社会长期发展目标相衔接,集中各族人民共同意志,了解社会主流民意,更好地回应与协调各族人民的诉求,将回应式民主覆盖于全体人民。三是建立高效发展的公共服务体系。针对群众现实需求,提供多样化公共服务,提升生活质量,增强人民幸福感和安全感 。

(二)透明参与是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实践动力

民主是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和内在要求,我国人民民主的发展以保障和尊重个人权利为前提,强调始终坚持人民当家作主的主体地位。政治参与是现代社会民主制度赖以存在的基础,也是民主政治的基本特征之一。公民有序政治参与一方面使人民意识到个人的重要性,这也是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内在动因;另一方面是国家健康发展的必然要求,有利于实现更高层次的社会稳定。

社会主义民主需要完整的实践参与和运行方式,参与主体不仅要全,参与内容也要全。我国疆域辽阔且人口众多,民主体系需要覆盖全体人民并保持持续参与。政治参与的途径与形式随着国家发展而不断变化,中国的参与式民主表现为国家层面与社会层面两大民主形态。一是以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两大制度为基础,将选举民主和协商民主相结合,五大民主运作形式构成完整闭环链。使得民主参与成为一个有机系统,有效拓宽人民民主的宽度和深度,推进中国特色民主政治发展。二是以透明参与为驱动,通过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将代表制民主与直接民主有机地结合起来,充分发挥两种民主形式各自的功能和整体合力。广泛实行群众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确保人民当家作主在国家政治生活和人民社会生活中的落实力度更加精准,落实范围更加全面。推动国家和社会两个维度的民主实现有机融合,使民主在日常生活中落细落实。增进社会成员与政府之间的互信,形成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独特优势,充分体现我国人民民主制度优越性。

(三)民主协商是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实践形式

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发展过程中,现实政治发展同样存在矛盾,是意见分歧和整合的过程。民主协商是有效解决矛盾,促使人民民主实现“全过程”的关键一步。全过程人民民主通过对各方意见的有效整合提升民主化运作效果,彰显我国政治的制度优势,是中国式民主建设发展的重要战略部署。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多层面对协商民主进行把握,“加强协商民主制度建设,保证人民在日常生活中有广泛持续深入参与的权利。”无论是宏观层面国家进行执行相关政策或决定,还是微观层面社会生活中群众对于细微事物的民意表达,都应当按照规章制度,与老百姓进行商量,吸收群众智慧,凝聚社会共识,使权利在运用过程中合情、合理、合法,不仅促进国家和社会的发展进步,同时给予人民幸福感,保障人民当家作主,使党的领导、国家治理和社会治理相互协调并实现有机融通。

协商民主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充分反映民意的实践形式,是全过程人民民主的主线。一是人民政协广泛收集群众意见。协商议题高度集中,协商方式理性包容,从而消除意见分歧,在重大议题上达成共识,实现思想统一,形成协商式民主的社会文化心理,为民主决策的有序运行和预设任务的有效完成奠定坚实基础。二是人民政协作为正式组织参与公共生活发挥合力作用。通过严谨的环节和友好的商谈等方式,让参与者可以深刻体会到自身作为主人翁的感觉,全过程参与民主发展进程,保障人民民主的真实性。

(四)民主监督是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实践保障

现代民主坚持“人民主权”为基本价值内涵,是国家权力与人民权利在交互发展中所形成的时代产物,其实质是在具体社会背景下权利让渡的集合。因此,相对于专制统治等政治形式,现代民主不仅在思想上实现“主权在民”的进步性,而且在实践上还实现“还权于民”的必要性。权力在运行过程中具有双面性,权力运行廉洁造福人民生活、促进社会发展,权力运行腐败降低人民生活质量、阻碍社会发展进步。基于此,民主建设过程中要对权力进行制衡,权力由人民赋予,理应由人民进行监督。全过程人民民主强调民主的整体性与全过程性,涉及范围较广,多角度对权力运行进行监督,夯实人民行使监督权的基础,进一步监督各项事务的实施,充分保障权利和权力两者间的交换对等关系,确保人民让渡出的权利可以得到最大限度地返还。权力制约一方面可以维护人民的个人权利,另一方面也维护社会发展的公平正义,推进个人利益与公共利益之间的良性互动,从而回归人民民主的本意,实现人民行使权利的真实性。

中国共产党遵循社会发展规律,强化对公权力的监督,致力于构建监督新形态。一是民主监督的制度化安排。建立集党纪和国法于一体的监督体系,通过制度进行规范化保障,实现权力之间的相互制衡,防止公共权力异化。二是民主监督的内省化提升。通过思想政治教育和道德教育等,提高道德准则,多维度加强党的纪律建设,强化自我约束能力。三是民主监督的动态化调整。多方面收集群众意见,将实际工作与群众反映呼声较高的问题相结合,综合运用内外监督方法,形成民主监督的有效运行机制体系,根据变化发展的具体情况选择相应的监督方式。

总之,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是党和国家在新时代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重要历史使命,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创造新的历史伟业的必然要求。面对世界民主何去何从的时代之问,中国的全过程人民民主给出了最好的答案。中国式全过程人民民主代表着人类新的民主发展方向,是被实践证明了的科学、有效、真实的民主模式,是以中国式民主话语在新时代讲好中国民主故事的理论与实践创新。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不仅能满足中国人民的利益和愿望,还彰显了中国以自身发展推动世界民主发展的大国担当。中国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必将为世界民主的进一步发展续航,为人类政治文明的进步注入新的活力,为全人类的解放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力量。

(作者单位:中共镇江市委党校)

文章关键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