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理论学习正青春。自2023年市委党校微信公众号推出“党校青年说”专栏以来,以“青言青语”集中展示青春思考、理论宣讲、学习感悟,逐步成为全市党校系统青年展示自我、思想交流的宣传平台。5月23日,市县两级党校联动开展了“遇‘荐’好书 学思润心”——“党校青年说•我是优秀荐书人”荐书分享会,现摘录9位优秀荐书人的好书推荐发言,共赴阅读盛宴,感悟书香力量。
《大众哲学》——扬中党校青年教师庄广雷荐书(发言摘要)
艾思奇的《大众哲学》是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的扛鼎之作。
一、哲学并不神秘——哲学与日常生活的关系
提起哲学,有人会想到旧社会大学教室里的一种难懂的课程,也有人会想到那些算命先生。许多人总以为哲学是一种虚无缥缈的学问,以为哲学和我们的日常生活是隔得天地一般的远。其实,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随时随地都可以找到哲学的踪迹。
艾思奇讲到,你有一个朋友,抗日战争以后和你离别七八年,现在又相见了,你觉得他的面容多少有些苍老了,但是,经过八年抗战的锻炼磨折,你会看到他的思想知识更进步,经验更丰富更成熟了。你们再攀谈攀谈,把七八年来各人的经历再叙述一番,就会使你有更多的感触。你会觉得一切都不同了。世界变了样,中国变了样。这一切现象会使你感动、叹息、兴奋,并在你的头脑里,深深印上一个“一切都变了”的观念。这时,即使你是对哲学毫无研究的人,你在无意中已经有了一个真真实实的哲学思想了。
二、果树林里找桃树——哲学是什么?
我们已经了解哲学并不神秘,已经知道哲学的踪迹在日常的思想里到处可以找到。但是,究竟什么是哲学呢?
哲学思想就是人们对于整个世界的根本认识或根本看法,也就是世界观。悲观主义的人认为世界上的一切根本都是没有希望的,宿命主义者认为世界上的事情根本决定于鬼神上帝,唯物主义者认为世界上一切事物变化都有它现实的原因和规律,专制主义和法西斯主义者认为全社会的广大人民需要向少数统治者或独裁领袖屈服,享乐主义者认为世界是游戏场,人生在世界上就是要来享受的,不值得用严肃认真的态度去看待。
哲学思想主要解答整个世界的问题,其他思想主要解答某一事物的问题。例如,关于抗战的前途,有“速胜论”思想,有“亡国论”思想,有“持久战”思想。这些不同的思想,都是对于抵抗日本这一个具体事件的认识和看法,而不是对于全世界一切事物的总的认识或根本看法,所以都不能叫“世界观”,而只能叫作“抗战观”,都不属于哲学思想的范围。
三、两军对战——哲学的两种类别
虽然人的世界观种类复杂,但是都可以归结为唯物论和唯心论两种世界观的斗争。唯心论的根本思想,是把“主观”“精神”的作用过分夸大,把它看作决定一切的最高力量。唯物论的根本思想,是承认物质有独立的存在和自己的规律,物质是第一位的东西,精神是第二位的、派生的东西。市面上流通货币太多,物价一定上涨,这是“通货膨胀”的规律。我们要使物价跌落就不能违反这个规律,让纸币以及其他通货任意增加发行,而是必须顺着这个规律,设法把通货数量减少,或即使不减少也要给以适当的节制。
艾思奇在《大众哲学》中指出:革命阶级必须坚持唯物论,这是哲学的党派性。工人阶级和共产党,必须坚持辩证唯物论,而和一切唯心论作不妥协的斗争,这就是哲学的党派性。
四、为什么会有不如意的事——辩证唯物论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会碰到许多不如意的事情。世界的事物是在我们主观心意之外独立存在着。事物是依照它本身的规律而发展变化并相互发生作用。不如意和碰钉子的原因是我们的主观愿望和事物规律不符合。俗语说,“癞蛤蟆想吃天鹅肉”,但癞蛤蟆能够捕捉水边的虫子,不能捕空中的天鹅,这是物质的一定的规律。如果你所希望的事情和物质规律相违背。例如说,想要希望在冷天光着身子迎风而不发抖,要希望人能长生不老,要希望帝国主义对中国没有侵略的野心,那你就必然要落一个“癞蛤蟆想吃天鹅肉”的笑柄。